美食有什么好吃的?
“好吃”是个很笼统的概念,不同的人对“好吃”的定义也不一样。 我比较推崇的吃法是“少而精”,即少吃点但都是精品。 举例来说,在米其林三星餐厅里吃一碗米饭配小菜,比在普通小饭馆里吃三碗大米饭更让我有“好吃”的感觉。 在高级西餐厅里吃一块1kg的进口牛排,配上意大利面,喝瓶红酒,让我觉得比在家里炖块五花肉配上杂粮馒头更有“好吃”的感受。 为什么会这样呢? 因为我在这些精致的地方能感到“被尊重”,我相信这里的厨师、服务生都是用心在做事情,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品质自然不会太差;而且在这里消费,也让我产生了一种“物有所值”“我没有花冤枉钱”的想法,于是这种愉悦感就传递到了我的味觉神经,让我觉得食物特别美味。 而如果你花了20块钱去吃路边摊上的凉拌面,你也许会觉得味道不错,可如果老板和服务员态度很差,让你感觉非常遭罪,那这份凉面就不一定再有那么好的感觉了。
其实,我们平常说的“好吃”其实就是指“食物合口味”,而食品的口感却是很难界定和分辨的(不同人的味蕾对同一种物质的感知会有差别),所以人们就使用了“咸淡适中”“酸甜可口”等较为主观的评价标准来描述口感。 我推荐的“少而精”的饮食方式,就是希望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得——除了品尝到美味,还能感受到厨师、服务人员的用心,以及在消费这些美食过程中享受到的被尊重感。 有了这些精神上的收获,再吃一口可能并不便宜的食物,你也会觉得特别“值得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