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脑卤怎么做好吃?
“豆腐脑”是中国人民的早餐最爱之一,北方叫“豆腐脑”,南方多称为“豆浆”、“豆花”。 豆脑的味道是咸鲜的,有浓郁的豆香味儿,软嫩可口。做好的热豆粉儿盛在碗里,淋上酱油、辣椒油,再撒上些葱花儿。拌均匀了,闻着那味儿,就忍不住吞口水。 说到这豆腐脑啊,还有段来历呢! 话说宋朝有个大文学家叫做苏轼(对,就是“唐宋八大家”那个苏),他特别爱吃豆腐。有一年他吃到一道新做出来的豆腐,高兴啊,做了一首打油诗: 香似龙涎还酽白, 味如牛乳更全清。 微加盐醋充饥肠, 不用煎炸更省功。 嘿,这词儿写得,真不赖! 到了金代,豆腐这玩意儿已经进了皇宫。当时有个皇帝特别喜欢吃豆腐,还让御厨研究出了很多道和豆腐有关的菜式。其中有一道菜是用酱油、香料腌制的豆腐皮,皇上好这口,天天让人做给尝尝。
可到了元朝,豆腐这玩意儿就不受待见了。元世祖喜欢骑射,不爱读书,闻到书味儿就恶心想吐。偏偏他的儿子特别喜欢读书,还爱搞发明创造——他就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翰林学士王祯。 王祯有个怪癖,就是喜欢吃豆腐! 别小瞧这豆腐块儿,吃法儿可就多了去了。拿羊肉汤煮,叫“羊肚馅儿豆腐包”;用香油炒,叫作“香油炒豆腐”;放到蒸锅里隔水一炖,就叫“煮豆腐”。 当然,最地道的办法还是做酱。把豆腐切块儿,用酱油拌匀了,放在瓦盆里,盖上盖子,让其发酵。过个十天半个月的,豆腐变成深褐色,就可以捞出来了。 这时候的豆腐,吃起来又香又嫩。配着刚蒸熟的白馒头,就着小菜儿,再来二两老白干,那叫一个美呀! 所以啊,这豆腐脑儿要好吃,关键还在用料。好的卤子,是这饭的灵魂所在。 做卤子,食材可有讲究啦! 鸡蛋、韭菜、香葱这几样可是少不了的。再用少许食盐、味精、酱油调一下味儿。最后再加上一把香麻油,这卤子的香气才算聚齐了。
热热的豆脑儿,舀上一碗,撒上一把花生碎、核桃碎,来几滴香麻油,那滋味,妙不可言呐! 您要是到大排档或者路边摊上吃这个,可能老板会给你倒上一勺辣油,那口感就更加好了。 不过我劝您少吃些辣椒,因为吃多了容易拉肚子。